对于银行业来说,2024年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。同时股票十倍杠杆股市如何做杠杆,银行业跨越周期的“真功夫”正越练越强。从2024年年报数据来看,银行的经营发展韧性十足,具体体现在:资产规模稳中有进、营收与利润持续增长。
实际上,在经营业绩稳中向好的背后,是银行业对资产负债表重塑的不懈努力。在近期披露的2024年银行业年报中,不少银行都公布了经营调整与转型的策略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发现,各家银行虽然经营战略有所差异,但却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、摒弃规模情结、打造价值银行的大方向上达成了共识。
“2024年,银行业一方面有效压降负债成本,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细分领域机会挖掘,例如在科创、绿色、小微下沉市场等多领域拓展业务机会。”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在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同时,各家银行愈发重视客户经营,在客户画像、精准营销、私域沉淀、分层运营与服务等方面取得成效,提升了客户转化与服务质效。
优结构:将信贷资源用在“刀刃”上
韧性,是大型商业银行和有竞争力的商业银行的重要特征。这一特质,既体现在一家银行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,又与经营发展战略的迭代能力息息相关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梳理年报数据时发现,2024年,各家银行把资源用在“刀刃”上,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,调整资产端的经营策略。
2024年,农业银行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。在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看来,该行实现业绩良好增长的原因之一,就在于资产结构的不断优化,促进了资产组合收益的改善。年报数据显示,去年以来,农业银行持续加大对“三农”、普惠、绿色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实体贷款余额达23万亿元,增加2.1万亿元,增速为10.1%,占境内贷款93.8%。
“在保持贷款、债券投资等核心资产总量合理增长基础上,着力推进信贷结构调整,积极主动服务扩大内需,加力拓展零售信贷。”谈及经营策略的调整,建设银行行长张毅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该行聚焦打造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结构合理的损益表,推动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。
从经营策略调整的方向来看,2024年,浙商银行将“高风险高收益”的资产结构调整为“低风险均收益”的资产结构,积极布局项目贷款等收益适中、风险可控的长久期资产,进一步夯实资产底座。
在做优资产方面,兴业银行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与布局“五大新赛道”相结合,实现了资产结构转型与国民经济转型发展方向同频共振。
年报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兴业银行贷款总额达5.74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5.05%。其中,该行科技贷款、绿色贷款、普惠贷款同比增幅分别为20.68%、19.64%、10.97%,增量分别占贷款(不含票据)增量的60.23%、57.63%、19.94%。
谈及2025年的经营策略,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,将科学做好信贷投放的安排,做深做精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,加力支持个人按揭、消费贷、信用卡透支等业务的发展,助力提振消费。
控成本:大力拓展低成本负债
“负债管理永远是大型商业银行必须要解的一道难题,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负债成本,会一定程度使得信用曲线下沉,就会承担一些高风险的信贷业务。”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该行日前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。
去年以来,工商银行加快清理高成本的负债,筹措更低成本的资金,人民币存款付息率降低到了1.62%,有效支持了资产负债表的扩张。
建设银行通过“抓两头”来优化负债结构。“既对3年期以上以及其他一些付息率比较高的存款进行有效管控,又大力吸收低成本的高价值存款,通过负债结构的优化,有效控制了负债成本。”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。根据年报数据,截至去年末,建行活期存款占比为42%,存款付息率为1.65%,为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。
去年以来,浙商银行的经营策略也从“资产端发力”调整为“负债端发力”,持续压降存款付息率。
“在当前低利率、低息差、高风险的背景下,我们推动经营从资产驱动向负债驱动转变。”近期被提名为浙商银行行长的陈海强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2024年,浙商银行开展负债结构优化专项行动,扩大低成本存款规模,全面压降负债成本。
年报数据显示,2024年,浙商银行存款平均付息率为2.10%,较上年下降14个基点,连续4年下降。
展望2025年,多家银行公开表示,将继续调整存款产品策略,优化存款结构。例如,平安银行表示,2025年该行将聚焦吸收低成本存款,管控高成本存款,灵活调整外币资金吸收策略,敏捷控制存款与同业负债吸收节奏,降低整体负债成本。
民生银行也表示,将继续严格落实利率自律要求,加大力度吸收活期存款,改善存款期限结构,择机吸收稳定资金,保障流动性稳定的同时,有效压控负债成本。
重价值:立足长期主义 打造“价值银行”
当前,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银行业也正在告别以往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路径,转向精耕细作的价值创造阶段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在日前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,多家银行均提到,要持续探索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把打造“价值银行”作为下一阶段发展的目标。
“‘价值银行’强调银行为社会、客户、股东、员工、合作伙伴等各方创造价值增量。”在杜娟看来,“价值银行”一方面体现在银行着重打造特色专业能力,避免低价值的“内卷式”消耗;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不断提升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,通过数字技术、科学的管理规划等,变规模推动的业绩增长为质效推动的业绩增长。
面对当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“规模情结”与“内卷式竞争”现象,姚明德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,将实施全口径负债的成本管理,杜绝“内卷式”竞争,主动优化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。
在追求价值创造的路上,浙商银行也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。“再也不走垒大户的老路,再也不关注短期业绩挣快钱,这些都是浙商银行追求长期价值的选择的方向。”陈海强提到。
记者发现,目前,浙商银行已经从单纯追求“单项收益”调整为“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”,通过中收扩大工程、弱敏感资产夯基工程、负债结构优化工程、数字化营收提升工程等“四大工程”,全面拓宽收入来源股票十倍杠杆股市如何做杠杆,让资产负债营收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。

上一篇:配资网站排名 科技周报|马云现身阿里,多家平台推出口转内销举措 下一篇:配资股票交易 最嚣张的千亿富豪:埃里森,比尔盖茨死对头,曾扬言轰炸微软总部_公司_电脑_大学